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13章(1 / 2)

蓁蓁的大声呼喊,还是让耳朵好使的宫人听见,有人忙往这边赶来。

等侍候宜妃和三皇子四皇子的宫人们寻着捡到纸鸢的宫人归来时。这些丹若宫和寿康宫的宫人们个个傻眼,真被吓着。

宫廷内苑。

寿康宫,高太后这儿得着最新的消息时,三皇子四皇子已经被送回寝宫。

太医请了,给三皇子四皇子诊过平安脉。

高太后亲自守着,还太医问过三皇子四皇子的详情。

“哀家的孙儿情况如何?”对于高太后而言,她非常在意两个孩子的身体情况。

“禀太后娘娘,二位殿下呛些水,受过寒。精神受损,恐惊神魂,如今还当多静养。”太医恭敬回话。

“臣已经开了方子,请二位殿下先服一记药。今晚若不起高热,便当无恙。若起高热,需再换药方。”太医实话实说。

小儿落水,哪有不受惊吓的。这还不要紧,最要紧是怕受寒起热。

冬日起热,小儿又年岁尚小。开药方都是得注意剂量。重了轻了,两难之间。

“劳太医辛苦,今晚就值夜守着。一旦二位皇子无恙,哀家重赏。”高太后的态度明显。既然晚间是要紧的时候,太医就守一守。

皇子无恙,高太后一开心,重赏又何妨。

“诺。”太医应下话。

寿康宫。

高太后在两个孙儿喝药后,又哄一哄,让二位皇子在奶嬷嬷的陪伴下睡一觉。

这是太医的意思。那开的药方里有助眠成份。

睡一觉,安眠嘛,这是最好的法子。

人体是大丹,慢慢调节,慢慢温差。只要大差不差,有时候人的自我调节最好。

中医从来是从病根子上着手。不会只是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。

问诊病根子在哪?从治根的方法入手。见效可能不算最快,却也是后患最少的法子。

当然良医良方,太吃经验,白发名手,杏林国医,年岁越老越容易让人信服。

寿康宫,高太后在守着孙儿,哄了孙儿。

皇宫,泰和宫,崇政殿。

李子彻听过下面人的禀话,李子彻搁下笔。这时候的帝王哪有心思继续批奏本。他的目光落在贴身太监马宝身上。

“去,让人彻查清楚,是巧合,是人为?朕要知道。”帝王冷着脸跟马宝吩咐道。

“诺。”马宝应话。

甭管马宝是不是忙碌起来。李子彻起身,他往寿康宫去。

待帝王到时,三皇子四皇子已经喝过药,二人晕晕沉沉的睡下。

殿内,天子和太后,这一对天家母子相对而坐。此时,皆沉默不语。

良久,李子彻说道:“母后,二位皇儿吉人天佑,一定会平安无恙。”

“借天子吉言。”高太后的态度平静。

此时,高太后的目光落在天子身上,说道:“宜妃那儿也是有功。她救了哀家的两个孙儿,天子也去瞧一瞧吧。”

应该问的,太后已经跟人问了。

下面人的回复落进高太后耳中。对于宜妃救下两个亲孙儿的事情。高太后的心头还是感激的。

两个皇孙做的事情,从来瞒不了高太后的耳目。孩子孝顺,纸鸢祈福。如今还愿,理所应当。

这日不遇着意外落水,万一哪一日去小亭子玩耍,再是遇上意外呢?人生与意外,祸患小处起。

对于高太后而言,她想让人审的是管着御花园等园林维护的宫人。

谁在维护,谁在办差,又是谁没仔细做好差事,这偷懒耍滑的谋害到主子身上。这才是高太后不能容忍的。

当然,对于一些人一些事。高太后免不得也迁怒到皇后头上。

谁让贾皇后掌着宫权。一旦管宫权,谁干坏事情,那真容易让高太后瞧着贾皇后是管事不得力。

当家主母,容易顶锅,就是免不得的事情。

于是天子往丹若宫去。

待贾皇后一到寿康宫,一见面时,贾皇后就跟高太后请罪。

高太后的脸色还是难看至极。

“母后,儿媳来迟,全是拿有罪之人问审。如今问出一些苗头。”贾皇后前来,当然来的心中坦荡,或者说心头有底。

“真问出来了,谁惹的祸根?”高太后问道。

这会儿高太后决定了,谁惹祸,就除谁。在高太后的心里从来是天子重要,皇孙重要。

这二者在高太后的心里,那顶是排在头二位。就是娘家也要在这二者的后面。

“母后,人证物证俱全。您请瞧瞧。”贾皇后来晚些,当然是查出来一些东西。

人证,贾皇后一吩咐,就有小黄门押着宫人进殿内。

物证,就是画押的口供,贾皇后亲自递给高太后。

先前有多生气。

等高太后瞧着人证物证,高太后感觉就是多狼狈。

哑口无言,这会儿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